晋朝没有像清朝那样割地赔款,但遭世人反感,为什么呢?总体上说在线配资炒股公司,司马氏不仅窃国,而且还造成华夏的重大灾难。
【誓言没用】
239年(曹魏景初三年),35岁的魏明帝曹睿去世,其亲生儿子全部夭折,养子齐王曹芳(曹操曾孙,曹彰之孙)即位,由大将军曹爽(曹操侄孙,曹真之子)和太傅司马懿共同辅政。
249年(曹魏少帝正始十年或嘉平元年)正月初六,魏少帝曹芳到高平陵拜谒魏明帝,大将军曹爽兄弟随同前往。司马懿和司马师率三千死士,控制武库,关闭洛阳城门,占领洛水浮桥。司马懿以皇太后之名,接连派人劝说曹爽投降,并指波涛翻涌的洛水发誓,只要曹爽罢兵息马,交出兵权,仍可保留爵位。正月初九,曹爽放弃抵抗,请魏少帝罢免自己,并向司马懿认错。
展开剩余82%正月初十,司马懿处死曹爽,诛灭三族。司马懿对曹魏宗室举起屠刀,前后诛杀七千余人,曹氏再无力反扑。司马懿背弃了“洛水之誓”,从此誓言无用,事件起于高平陵,史称“高平陵之变”。
司马懿学曹操有模有样,不急于称帝,将兵权移交给长子司马师。不久司马懿去世,司马师总揽朝政。司马师控制曹魏五年,死后无子,将兵权传给弟弟司马昭。
【当街弑天子】
260年(曹魏少帝甘露五年或元帝景元元年),十九岁的魏少帝曹髦不甘心当傀儡,说道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也!朕不能坐受废辱,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。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讨伐司马昭,然而在宫内东止车门南阙下,成济一剑刺穿曹髦胸部。司马家族当街弑皇帝,吃相太难看了,倾洛河之水,也洗不清司马氏背信弃义之名。
司马懿、司马昭、司马炎祖孙三代,受曹魏国恩,不仅鸠占鹊巢,还当街弑杀天子,杀尽曹魏宗室,这动摇了千百年来华夏的道德观,价值观。
此前曹魏代汉,汉献帝三让,曹丕三辞,礼数还是有的。况且天子退位也需要礼遇,汉献帝降为山阳郡公,食邑10000户,位在诸侯王上,奏事不称臣,受诏不拜。
265年(曹魏元帝咸熙二年),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掉魏元帝曹奂,改国号为“晋”,是为晋武帝,史称西晋,建都洛阳,曹魏灭亡。
【废郡县行分封】
此前改朝换代,商汤、周武王、秦始皇、汉高祖、曹魏武帝,都是从战场上取得江山,而司马氏得国不正,始终害怕历史重演。
图-夏商周
中国古代史,各朝大体上在郡县制与封建制之间摇摆,比如西周,自天子以下的诸侯(公侯伯子男)都有封地,诸侯下面的公卿大夫(比如晋国的赵魏韩)同样有封地,层层往下分封,这就是封建制。再比如秦朝,秦始皇的皇子都没有分封到各地,卿大夫就更不用说了,实行了严格的郡县制。古代其他朝代,大体就在西周与秦之间摇摆,有的偏向封建,有的偏向郡县,同一个朝代不同时期,也可能情况不同,比如明朝朱棣称帝前后,藩王的权力就完全不同。
图-西汉七国之乱
司马炎认为曹魏灭亡,在于没有分封皇子为诸侯王,宗室力量太弱,即位后大封同姓二十七人为诸侯王,以郡为国,大国兵力五千。诸侯割据的形势迅速形成,西汉七国之乱犹在眼前。
【从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】
290年(西晋太熙元年),晋武帝去世,次子司马衷即位,是为晋惠帝。司马衷的智商可能有些问题,西晋发生饥荒,饿殍遍地,他竟然吃惊的问:“何不食肉糜?”
如此晋惠帝,诸侯王怎肯臣服,为争夺朝政大权,西晋内战不止,持续十六年,史称“八王之乱”。
西汉的七国之乱是一场内战,但西晋的八王之乱不只是内部大混战,各路王爷向匈奴、鲜卑、氐、羌、羯等借兵,这些胡族异族长驱而入到中原,造成五胡乱华,长安、洛阳遭到反复烧杀劫掠,华夏进入一段黑暗时期。
317年(前赵(汉赵)昭帝麟嘉二年、西晋末帝建兴五年或东晋元帝建武元年),南迁至建康(今南京)的琅琊王司马睿重建晋朝,史称东晋。东晋控制江南半壁江山,北方则陷入五胡十六国相互攻伐的混乱局面。
匈奴、鲜卑、羯、氐、羌等胡族趁中原战乱和人口锐减,不断内迁,在北方建立十六个割据势力(实际二十几个),统称为“五胡十六国”。
五胡是指匈奴、鲜卑、羯、氐、羌在线配资炒股公司,大体都在北方。五胡建立的政权,实力较强的有:匈奴建立的汉赵、胡夏、北凉;鲜卑建立的代、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前燕、西燕、后燕、南燕、北燕、吐谷浑、北周、西秦、南凉、段齐;氏族建立的成汉、前秦、后凉、仇池;羯族建立的后赵;羌人建立的后秦。
发布于:上海市启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